找到相关内容117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“阴相应品”修行要领

    念处,细腻地观动作、姿势、进退(以上是身念处)、心情变化(受念处)、心影(声)浮掠(心念)、趋避取舍(法念处),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”地觉察五蕴生、住、异、灭,日久功深,自会知道五蕴之味,不值得乐、赞、取、著,于是对过去五蕴不顾恋,对未来五蕴不欣求,因而于现在五蕴(当下种种欲贪)生厌离(厌攀缘),出离,乃至欲贪调伏、断除、超越。 由修随顺观,而如实知见欲贪之过患:身体紧张、情绪浮动、心念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152807.html
  • 生命本能与四念处

    知见。如实知见什么?如实知见紧张生灭与转折,如实分别知见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,继而修“心念”,如实之见期待不期待,继而修“法念处”,如实知见“自我”是否太在乎他人的承认、是否太在乎“恶势力”的威胁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752964.html
  • 禅修与心理治疗──即使最优秀的禅修者也有旧伤需要治疗

    觉醒,尤其当我们的害怕和受伤很深刻时。这种情形人人皆同,不论是担任教师或当学生的。因此,我们时常发现有些禅修者对呼吸和身念处有深刻的体察,却对受念处(感觉)淡然无知;也有一些人虽然了解心念,却对它与...

    Jack Kornfield 著 林武瑞?蔡心淑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2853170.html
  • 浅谈四念处的修行

    我们生活中所感受到的。如果能够下苦工夫深深地去思维,去观察,那就能知受是苦,知苦而想跳出苦海,勤修戒定慧,自然就能免除第二颠倒妄见了。  ③心念  观心无常。心, 一般人指为人身中的肉团心,那是错误...,观法不净。其他三种观察,也如前面观身不净那样去结合修。四念处,又名四念住,因遣四种观察,能常住在八正道法的正念法中。  总之,佛法的真谛,在真空,觉了真空的最微妙之,又在於般若的无上智慧。四念处法...

    邓来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0159758.html
  • 谈三乘总持门

    受都是生死因缘,生死是苦,所以一切受皆苦。   三是心念:观心无常,观自心迁变,如马奔驰,前心刚灭,后心又生,生减灭生,无有常住的时候。   四是法念处:观法无我,世间有万法,但无一法是我,即使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0365895.html
  • 谈修不放逸与精进

    从苦因缘生,而又生苦乐,世间法无实乐。  三是心念,观心无常,“心”是六根的心识作用,念念生灭,没有常住之时。  四是法念处,观法无我。所谓“法”者,除上述的身、受、心外,还包括世间其他的一切事物,...无明缘于行,才生万法,并成长增广。若只有业,而无烦恼、爱、见、慢、无明,则行即减,行灭则“十二因缘”法灭。十二因缘灭,则解脱自在。  这烦恼、爱、见、慢、无明是如何生长、增广的呢?是由内六入绿外六入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2065908.html
  • 佛陀与佛法

    道品。见《杂阿含经》卷二十六;《俱舍论》卷二十五):   四念处:要知道我们的色身从精血中来,所以当不净(身念处);要知道苦乐等的感受是苦(受念处);要知道我们的心识念念生灭,哪有常住?(心念)...

    释振冠

    |基础|佛法|佛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7295093842.html
  • 浅释“正念”与“四念处”

    来说,不管近行定或安止定,都要具备刹那定的质(Quality)。  七、唯一交流道  四念处是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、法念处。法念处方面包括:  1. 五盖:深入止观首先要面临的五个障碍──贪(...正道也是心法。所以,仅就法念处本身而言,实亦包含了前三个──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了。佛陀所亲自教导的四念处,就是这么直接、贴切的内观我们自己的五蕴身心,直接从五蕴身心去内明、体证苦、无常、无我,达至...

    陈慈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852417.html
  • 学佛次第(下)

    事情,你很容易走火入魔,很自以为是很傲慢,变得否认自己要别人喜爱,然后变得无精打采,生命没有活力,这都是落单的结果。我们回到四念处,说到身念处、受念处,然后是心念,这更微细了。当你觉察到受的时候它...印象中讨厌的那个人,那很容易形成成见。法念处,就是让你的心在很静止时,也就是借由定力或心念的降伏,进一步看到潜意识的冲动无明或以自我取代因缘的主宰欲。这样能让你的心灵更净化,你不会有很多的成见,你会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952969.html
  • 中国在南北朝後期的四念处观法

    实生减法,下分别垢净、而得心清净。”(心念)  “一切法离诸相,智者之昕解。”(法念处)  以上的论述与四行的内容相似,四行与四念处其实可互相对应的:  报兖行--受念处 随缘行——身念处  无昕求行——心念 称法行——法念处  可是,菩提达摩不同於僧稠,他不采取四念处的身、受、心、法各项目,而是以般若空观的思想作为背景,独自展开其禅观。那就是说,其禅观的基本构想一方面是依据着四...

    塭入法道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365246.html